学院概况

方阳:“生态雕塑”应该是观念的自觉和内心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4-26 21:59:09作者:陈焕琳来源:原创文章访问次数:2003次

    成龙影视传媒学院教师方阳的雕塑作品《被包裹的生活》参加在武汉创意天地芷美空间举行的“百分百”2021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本次展览提出的“生态雕塑”概念,是公共艺术的全新领域。方阳老师的入选作品《被包裹的生活》记录了疫情前后他对于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的多重体验。

    此次展览设两大展区,共50组作品,诠释艺术家对于“生态”的全方位思考。位于武汉创意天地芷美空间的室内展区,将以27件不同类型的雕塑、影像、装置、新媒体艺术等作品,传达艺术家对于生态的深刻洞察;位于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的户外展区则以23件大型户外雕塑、互动装置为观众带来生态视野下的全新思考与体悟。两个展场将分别结合各自空间与作品属性,为公众了解生态艺术、关注“生态问题”提供契机与平台。此次展览为期半年,由于疫情影响,预计展览会延期结束。

           

 

方阳

1990年生于湖北,2015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9年研究生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目前任教于武汉设计工程学院。

 

 

作品参加“风口——2015青年雕塑邀请展”

“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优秀毕业作品展”

2015年度“罗中立奖学金入围暨获奖作品展”

2015年度“曾竹韶雕塑奖学金”作品展

“第二届、第三届湖北青年雕塑双年展”(提名奖)

2018“粘贴公共,与村共生—— 鳌湖公共艺术展”

湖北美院雕塑系2018年“精美雕塑奖学金展”(一等奖)“黄金时代3——2019优秀毕业生作品展”

2019年度SAP(中国)标志性风格艺术大奖特展(入围奖),入围首届k11新锐艺术创作奖。

 

 

    我们在线上采访了方阳老师,就方老师此次展览的参展作品进行了交流。谈到对“生态雕塑”概念的理解,方阳老师认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必然是需要和谐共处的,近几年来世界各地频发的生态灾难似乎正是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生存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博弈一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专业的学者和政府决策部门来研究。对于艺术创作而言,“生态雕塑”首先应该是一种观念上的自觉,是创作者们发自内心的选择,而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

 

 

    方阳老师在采访中说到作品《被包裹的生活》的创作初衷:“2019年下半年开始构思创作这件作品时,关注点在于日常消费品的造型和材质以及网购这种消费方式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自从手机移动支付兴起以来,人们的消费方式更趋便利,相应的快递和外卖也越来越多,线上线下的各种商品服务琳琅满目,如零食、快餐、饮品、水果蔬菜等。为了保鲜和运输,商品都会被塑料袋打包或者用透明塑料膜封装再售卖,还有大量的快递纸箱,层层包装。我注意到这些被一次性塑料制品包裹的商品的造型很特别,它们让我联想到雕塑界老前辈说过的一句话:‘做雕塑要像麻袋里装土豆’。意思是说好的雕塑作品看上去首先要是整体的,局部细节的团块要在大的形体结构之内,就像麻袋里装的土豆。”

 

 

    在塑料袋的包裹下,物体与物体自身的形体连同他们之间的空间在塑料薄膜的拉扯下变成一个整体,导致塑料膜上出现凸起和褶皱,这是物体内在的形体及重量和薄膜弹力较量的结果,就跟做人体雕塑有点类似。选择用水泥这种敦实的单色材料来翻制商品包裹就是为了通过这种质与量的反差来凸显这些一次性包装的存在,正由于它们无处不在且为人们提供了便利,反而会被选择性忽视。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经历了恐惧和惨淡的几个月,原本平常的生活节奏戛然而止,封闭在家期间的生活必需品也只能通过网上团购下单,线下统一配送。人们被包裹在钢筋水泥的空间中,在口罩下,在防护服里,此刻人们就像被包裹的物品——这是否是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无形的反制?在提醒我们欲望要适可而止。

 

 

    对于作品制作材质为何会选择水泥这种建筑材料,方老师说:“水泥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城市开发建设所到之处土地就会被钢筋水泥包裹,成为人工景观。甚至改变了城市的天际线,包围了世界……” 

 

▲ 方阳《造境——东山》/装置作品/2015

 

▲ 方阳《形而上的形状之一》/雕塑/2019

 

▲ 方阳《铜绿山》/雕塑//2018

 

▲ 方阳《临时状态》/雕塑/水泥//2019

 

最后,方阳老师说:“直到武汉解封之后,我想继续做这件作品,带着新的感受,将这些日常之物翻制成水泥,去掉所有的颜色符号标签,只保留形体,凝固成日常生活的纪念。”

在与方老师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方老师对艺术的热情和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与思考,还有勤于实践的好习惯,这些都是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和创作必备的品质。期待方阳老师在教学之余有新的作品产出,我们也会持续关注更多优秀的武设师生及作品。